喷砂工艺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
---|
信息类别: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5/2/5 浏览量:96 |
摘要:通过工程实例,从喷砂的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和缺陷处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喷砂工艺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其中重点归纳总结了在施工现场普遍出现的质量缺陷及各种缺陷的修补方法。 关键词:喷砂工艺、质量缺陷、缺陷修补 Keywords:sand blasting,quality defect, defect repairing 1、项目介绍: 项目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省的省府达曼地区,工程规模约为50000平方米,5层的框架结构,其中地下3层为室内停车场及设备功能房间,地上2层为教室、教职员工办公室及实验室等。建筑的外墙装饰采用沙特当地特有的施工工艺——喷砂,即暴露骨料混凝土。 2、喷砂工艺: 所谓喷砂工艺,主要应用于机械工程,即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以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铜矿砂、石英砂、金刚砂、铁砂、海南砂)高速喷射到需要处理的工件表面,使工件外表面的外表或形状发生变化,由于喷料对工件表面的冲击和切削作用,使工件的表面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不同的粗糙度,使工件表面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因此提高了工件的抗疲劳性,增加了它和涂层之间的附着力,延长了涂膜的耐久性,也有利于涂料的流平和装饰。 在建筑工程中则是利用空压机压缩空气产生的动力而形成高速射束,将中砂高速喷射到混凝土表面,利用中砂的切削作用喷除掉混凝土表面10mm左右的灰浆面层,从而暴露出混凝土内部的粗骨料,展现出混凝土未经粉饰的原始美。 3、保证措施: 3.1 要点分析 3.1.1 建筑外立面的混凝土结构装饰为暴露骨料,所以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极其严格。严禁在混凝土构件中出现蜂窝、麻面、冷缝等见的质量通病。 3.1.2 喷砂工艺,喷除掉混凝土的灰浆面层,暴露出内部骨料。由此可见,最终外立面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效果,取决于混凝土的配比。 3.1.3 为达到自我满意,业主认可的混凝土构件,严格执行样板制度,即针对不同的混凝土搅拌站,不同的混凝土配比,分别浇筑样板,当同条件试块7天的抗压强度达到75%时,就进行喷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流水施工大面积的喷砂通常在28天后)。最终以样板质量,来决定暴露骨料混凝土的最终配比。 3.2 技术措施 3.2.1 混凝土配比 参照项目施工规范,采纳当地搅拌站的建议,经过多次配比试验,以及现场样板的浇筑、喷砂效果,最终确定外墙暴露骨料的混凝土配比如下表1: 表1 水泥/kg 水/L 水灰比 塌落度(mm) ±25mm 中砂/kg 10mm粒径骨料/kg 20mm粒径骨料/kg 减水缓凝剂/L 减水剂/L 400 152 0.37 100 710 113 1017 3.0 3.0 3.2.2 施工缝的设置 1)水平施工缝:项目地上部分外墙最高的高度为12.5m(不含G层压顶),有3条水平装饰线条,装饰线条的间距分别为2.85m和2.98m,为此分5次进行浇筑。 2)竖向施工缝:由于墙体的外立面为凹凸形式,为此,竖向的施工缝选择在凹进去的地方,避免将施工缝的明显外露。 3.2.3 外立面镂空装饰柱 对于外立面的镂空构造效果,提出两种方案,一种采用竹胶板进行加工,另外一种就是定制泡沫板。通过施工及成本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使用定制的泡沫板,并且外包塑料布,便于后期拆模的清理。 3.3 施工措施 1)、进行技术交底,提高管理人员及混凝土浇筑工人对暴露骨料混凝土浇筑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将浇筑过程的要点、难点详细指出,并给出解决办法及措施。 2)、对于每次墙体浇筑高度超过2m,为避免出现离析现象,使用串筒。并将串筒的使用位置在图纸上标示出来。 3)、为避免墙体的底部出现漏振现象,采取在振捣棒上标示出刻度,以便掌握每次振捣棒的插入深度。 4)、严格控制振捣棒在同一部位的振捣时间,避免出现骨料集中下沉到底部墙体的中间部位,竖向结构两侧出现素浆厚度过厚的现象。 5)、使用同配比的混凝土制作混凝土垫块。 6)、混凝土每次浇筑前,及时与搅拌站进行沟通,避免由于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导致等待时间过长,出现冷缝。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如出现类似现象,则放缓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同时保证现场有2台混凝土罐车的等待。 7)、及时总结浇筑经验。每次拆模后组织生产、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查看,对比每次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总结经验。 4、缺陷处理 4.1 缺陷分类 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例如蜂窝、麻面、离析等,在这里就不进行赘述。 重点介绍,混凝土内部的缺陷,即在喷砂后就会明显暴露出来的质量缺陷,整理归纳如下: 1)气孔 2)局部无石子 3)局部漏振,表面出现裂缝 4)明显冷缝 5)灰浆线条 6)露筋 4.2 缺陷修补 进行地面混凝土浇筑前,多次在项目周边的已完成的教学楼进行考察,最终得出的结论为:暴露骨料的混凝土配比以及浇筑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很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确实是后期对喷砂前对混凝土表面的修补以及喷砂后的最终修补。 4.2.1 修补分类 结合工程实例,将修补简单归纳如下: 1)打磨处理: 此种修补主要针对: a模板加固不到位而产生的接茬错台; b 模板接缝不严而产生的接缝灰浆条; c 周转模板的螺栓孔在使用过程中,未进行胶带封堵而产生的灰浆块; d 多次周转的木模板由于破损严重未及时更换,导致混凝土灰浆在破损处聚集,形成灰浆线条。 2)砂浆修补: 此种修补主要用于蜂窝面的处理和混凝土内部热量未及时释放而产生的气孔及温度裂缝。 3)剔凿修补: 此类型修补方法主要用于喷砂后表面出现严重的质量缺陷。其修补缺陷部位为穿墙螺栓孔、局部缺少石子、混凝土构件出现严重偏差、明显冷缝等。 4.2.2 修补方法 根据不同的缺陷,采取不同的修补方案。其中打磨处理与砂浆修补较为简单,这里不做阐述,重点讲讲剔凿修补。 1、修补所使用材料及工具 1)工具:錾子、锤子、SHUA子、钢SHUA等 2)修补材料:水泥、白水泥、砂子、不同粒径石子(10mm和20mm)、干拌料(同配比混凝土)、界面剂 2、施工工艺如下: 1)剔凿。使用錾子进行人工剔凿。将缺陷部位垂直剔凿成不规则形状,剔凿深度约为20mm。 2)清理湿润。利用清水进行碎屑清理,并保持面层湿润; 3)涂SHUA界面剂。进行修补前1小时,提前涂SHUA界面剂,增加修补面层与原混凝土的结合力。 4)修补: A、10mm水泥砂浆打底。 B、掺水搅拌的干拌料,并进行修补。 C、收面,修补区域的面层超出原混凝土面3mm。 其中穿墙螺栓孔,水泥砂浆打底后,人工镶嵌石子。骨料分布情况参照周边骨料的疏密程度。修补时掺加少量白水泥,以便修补后的面层颜色与原混凝土面层颜色匹配。 5)骨料暴露处理 穿墙螺栓孔的修补后2小时左右,利用清水或钢丝SHUA进行涂SHUA,裸露出内部骨料。 局部大面积的修补,在连续7天保湿养护后,使用喷砂机进行喷砂处理。 5、建议 结合项目实例,考虑到暴露骨料混凝土装饰的特殊性,给出如下建议: 1)、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严格控制振捣棒的振捣路线和振捣时间。避免出现漏振,喷砂后导致内部裂缝,或者振捣时间过长,导致在构件底部侧面出现较厚的混凝土浆,骨料集中墙体内侧; 2)、减少暴露骨料混凝土构件的模板周转次数,出现破损模板立即进行更换,严禁再次投入使用。提倡使用钢模。 |
- 关联的业务
![]() 《医药研发项目管理》培训方案 |
· 无数据 |
- 关联的课程